72歲的劉老太躺在重慶大足區人民醫院的病床上,正接受放射治療,幾個月前她剛被診斷患有宮頸癌。對于旁人來說,老人患有如此病癥顯然是不幸的,但劉老太卻表示自己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究其原因,還要追溯到老人剛被大足區人民醫院診斷出患癌的時候,由于該院對此病癥難以處理,劉老太只好轉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重醫大附一院)進行治療。盡管該院專家為她制定了放療方案,但高昂的治療費用,以及往返治療的不便讓劉老太滋生了放棄診治的想法。了解老人的難處之后,重醫大附一院的醫生第一時間建議劉老太申請該院科室的遠程放療協作平臺服務,這樣老人回到當地的大足人民醫院,同樣可以獲得重醫大附一院專家的高水平醫療服務。
“遠程放療服務”——這就是老人所說的“萬幸”,這項服務國內還未全面普及,但重醫大附一院卻已率先運用了深圳醫諾公司搭建的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讓遠程放療變成了現實,也一舉解決了劉老太的燃眉之急。
緊跟國家醫改政策 解決行業痛點
“遠程放療”是什么?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是“遠程醫療”的一個組成部分。“遠程醫療”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詞,即便國內在此領域的起步較晚,但迄今也有超20年的發展史。任何一項創新醫療的崛起都是有緣由的,遠程醫療的出現和普及,正是為了解決目前醫療行業所存在的問題,讓如劉老太一樣的基層患者享受到更為完善的醫療服務。而醫諾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的橫空出世,也正是為解決國內放療行業的痛點而來。
長久以來,國內醫療行業在各個環節都存在諸多痛點。對病人來說,是看病難、看病貴;對醫生和醫院來說,則是工作強度大、醫患問題多。很多病人選擇醫院的時候都是沖著醫院的名氣,不管大病小病都往三甲醫院跑,導致專家門診排上很長的隊,而基層醫生則每天處于閑置狀態,醫療資源利用極不合理。
以國內腫瘤治療現狀為例:目前國內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呈高發態勢,患者人群基數龐大。2015年,全國新增腫瘤患者429.2萬,70%腫瘤患者應接受放療,但實際放療患者只有91.9萬,不足3成,基層醫療機構腫瘤放療技術能力不足,腫瘤放療可及性差是重要原因。因此,提升基層腫瘤放療水平,增加放療可及性,使更多腫瘤患者能接受到放射治療,提高腫瘤治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
為解決醫療行業所存在的問題,國家近年來持續發力,大力推行醫療改革,國務院及國家衛計委密集出臺了大量相關政策:
2014年《國家發改委 國家衛計委關于組織開展省院合作遠程醫療政策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研究制定適用于遠程醫療發展的相關政策、機制、法規和標準,探索市場化的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和運營機制,在局部地區構建有利于遠程醫療應用的整體環境。
2015年《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大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和科研;基層醫院主要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等。
2017年發布的十三五規劃,要求在各區域建立中心,“以一個適宜規模的醫院為主體,聯合本區域內其他醫院,共同承擔區域中心的功能和任務”。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2017年,基本搭建醫聯體制度框架,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每個地市以及分級診療試點城市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
醫療行業痛點的日益凸顯,以及國家政策對改變醫療現狀的大力支持,催生了一批創新醫療產品體系,醫諾的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
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的成功落地,實現了中心醫院與基層醫院之間遠程放療協作,可快速形成患者參與、基層申請、企業協助、中心調配、統一管理等放療遠程服務新模式,實現大型中心醫院優質放療技術有效輻射基層,幫助基層醫院快速提升放療服務水平,提高腫瘤放療的治療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放療行業的痛點。
合理配置優質醫療資源 實現多方合作共贏
解決放療行業痛點究竟是在解決誰的問題?如果只是讓患者受益,而不對醫院進行任何有益改變的話,這種解決永遠只會停留在表層之上,是不可持續的。只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先進放療技術,對醫療服務模式進行整體創新,才能打造出實現遠程放療的健康生態鏈,造福醫患雙方,實現可持續發展。醫諾放療遠程協作平臺的成功實踐,其實就是對這一創新醫療模式的完美演繹。
基層醫院患者通過遠程放療平臺享中心醫院指導服務
通過醫諾放療遠程協作平臺,可實現基層醫院與中心醫院的無縫對接,讓基層腫瘤患者在當地就能得到中心醫院醫療專家提供的醫療服務,患者還可以通過醫諾的移動醫療APP了解相關的基礎知識、治療狀態、醫患交流以及選取相關醫療服務。通過開展遠程放療協作,可以輕松消除時間和地域的跨度,減少患者異地求醫、排隊等待與長途奔波之苦。不同領域的醫院、專家通力合作,也可為疾病治療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提升治療質量。
對基層醫院患者來說,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讓看病變得更容易。同時,不管是對中心醫院還是基層醫院,也是有百益而無一害。
搭建放療遠程協作平臺,一方面可幫助超負荷的中心醫院分流部分患者到基層醫院,留出更多時間和空間提高重癥、疑難雜癥的醫治能力;另一方面,組織建設放療遠程協作平臺,也可幫助中心醫院提高服務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確保龍頭地位不會受損。而基層醫院通過放療遠程協作平臺的帶動,也能提高自身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吸引更多基層患者就醫,實現合作共贏。
可以說,遠程放療協作平臺的建立,是一個惠及醫患雙方,實現多方合作共贏的大好事。而一個遠程放療健康生態鏈的形成,是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一旦全國遠程放療的整盤棋下好了,那離真正意義上解決放療行業痛點的最終目標也就不遠了。
精耕遠程放療領域 嚴把質量管理關
既然遠程平臺可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惠及多方,那為何醫諾不擴大規模應用到更多領域,而獨獨選擇建設腫瘤遠程放療協作平臺呢?對于此問題,醫諾總裁李強指出,醫諾選擇做遠程放療協作平臺,也是基于腫瘤放療具有天然的遠程醫療屬性,因為放療雖然是靠加速器等治療設備發射線來治療病人,但能保障治療水平的核心是醫生要在電腦上結合病人的各種病案資料來設計治療計劃,然后再通過網絡傳輸給加速器執行計劃治療病人,這個計劃和機器可以人機分離。也就是說在有技術保障的前提下,計劃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異地設計并遠程傳輸給基層醫院的加速器執行治療。正是基于腫瘤遠程放療的這種屬性,醫諾開發了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以單體醫院使用醫諾信息化系統為基礎,將中心醫院和基層醫院建立業務關聯,改善放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局面。
另外,醫諾深耕遠程放療領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術業有專攻。醫諾是國內最早從事腫瘤臨床信息一體化建設的公司,其在放療信息化領域已沉淀了12年,是國內目前唯一突破國內外廠家技術壁壘,掌握全部主流品牌加速器數據接口技術的公司,在腫瘤放療這個重度垂直細分領域實現了從治療設備、臨床各流程環節到互聯網全線的醫療數據打通與整合。醫諾創建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也是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優勢長處,讓服務更專業高效。
相較于國內已開展的以遠程會診為核心的各種遠程醫療服務,遠程放療由于直接應用于治療,因此技術上的要求更為專業復雜,安全要求也更為嚴格,具有極高的專業與技術門檻。目前國內遠程放療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安諾云智平臺的優勢在于,在技術保障上真正實現了數據互聯互通與實時驗證,確保了遠程放療的安全實施;在臨床應用模式上結合數據互聯互通的技術優勢,在基層醫院實現臨床數據的采集與遠程放療的實施,而整個放療流程中更為關鍵的靶區勾畫、放療方案、計劃設計等則是放在更具技術與設備優勢的中心醫院執行,從而確保整個放療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規范化管理與優質醫療資源的高效配置。
在國內遠程放療行業,醫諾的遠程放療協作平臺一直擔當著先行者、領旗人的角色,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在持續深化遠程放療服務,全面普及腫瘤遠程放療協作平臺的道路上,醫諾時刻始終緊繃神經,不斷與時俱進,這也正是其成為業內領軍者的重要原因。
助推醫療行業向前發展 打造健康和諧社會
國內整個醫療行業的痛點很大,要想全部解決,僅僅憑借一個腫瘤遠程放療協作平臺或者一個企業的力量,顯然猶如蚍蜉撼樹,是不現實的,但這并不是醫療企業放棄繼續努力的理由。作為一個心懷遠大夢想的企業,醫諾早已深諳此理。
目前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已在部分醫院展開試點,其中以重醫大附一院為代表,已取得了超預期的效果反響,該院腫瘤科張濤教授對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這個平臺使我們醫院腫瘤科的技術、設備優勢和專家資源成功實現了與基層醫院的完美對接,它既可明顯提升基層醫院的放療技術和治療質量,又可使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得以持續培養。”此外,在“2017重慶遠程放療平臺研討會”上,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也受到了各大醫院腫瘤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重慶遠程放療協作平臺建設交流會
接下來,醫諾將繼續以提升偏遠地區群眾重大疾病防治能力為己任,把遠程放療中心建設這一重大民生工程作為核心工作任務,協助各個具備先進診療質控與臨床治療經驗的中心醫院搭建遠程平臺,提高地區整體診療質控能力和治療水平。通過遠程精準幫扶措施,切實落實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地,讓國內廣大基層偏遠地區腫瘤患者“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到大醫院專家團隊的醫療服務。
未來,醫諾還希望通過安諾云智遠程放療協作平臺在全國的全面推廣和普及,發揮出更大的示范效應,不僅僅是提高腫瘤放療水平,同時也希望助推國內醫療行業整體向前發展,從而全面降低患者的醫療成本,提升患者的治療質量,造福更多的基層老百姓,打造健康和諧社會。
一個平臺,抑或一個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如果每個醫療企業都能專注自己、勇于創新,在技術和服務上不斷精于求精,那么國內醫療行業的明天勢必變得更加美好!這是醫諾十余年來堅持的夢想,也同樣期待和更多企業一起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