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杰軍、宋正波
來源:中國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
癌癥目前居于我國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姑息治療是癌癥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研究證實,積極的姑息治療不僅能夠降低對患者的創傷,而且對于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項研究結果引發的反響
2010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Temel等發表的一篇關于早期姑息治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價值的論文被美國腫瘤學會(ASCO)評為當年腫瘤治療領域的十大進展之一,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事件具有這么重大的意義呢?
原來這是一項看似非常簡單的臨床研究,這項來自麻省理工醫院單中心的研究僅僅納入了151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把這些患者分兩組進行對照性研究,一組采用標準的化療方法,另外一組采用化療加早期姑息干預(控制癥狀、進行心理支持、營養支持、認知的教育等)的方法,其最終的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與采用標準化療的這組患者相比,加入早期姑息干預治療的這組患者,對醫療的滿意度明顯提高、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住院時間縮短、醫療花費減少,而且生存時間平均延長了近3個月。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結果,甚至超過了很多新藥的效果,讓整個世界感到為之一振。《臨床腫瘤學雜志》是目前腫瘤臨床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雜志,在2015年3月出版的雜志用編者按的形式發表了一篇評述,題目是《姑息治療可以給我們帶來不同,我們還要等待嗎?》,呼吁在腫瘤治療的標準治療中要整合姑息治療,因為在隨后一項更大規模的研究ENABLE III取得了跟2010年研究相似的結果,同時發現姑息干預不僅讓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同時也改善了患者家人和照護者的生活質量。
其實,早在1998年,美國腫瘤學會(ASCO)就提出:腫瘤專家以及姑息團隊的職責不僅僅在于治療癌癥,而是應該將姑息治療與標準抗腫瘤治療貫穿疾病治療全過程。
姑息治療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姑息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對姑息治療的定義是:姑息治療醫學是對那些對治愈性治療不反應的病人所采用的積極、完全的主動治療和護理。對疼痛及有關癥狀以及心理的、社會的和精神問題的控制是首要的。其目的是為病人和家屬贏得最好的生活質量。由此可見這是一個積極的治療理念,并非是一個消極的措施。
姑息治療的意義
腫瘤姑息治療對目前腫瘤治療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由以“疾病為導向”轉向為“以患者為導向”的治療理念
醫務人員除了通過專業技術殺滅腫瘤外,更要注重緩解患者軀體癥狀及心理、精神的障礙,對于“末期疾病”患者的關懷需求與對癥狀的治療同等重要。需要越發關注“人”,而不僅僅是“病”。
節約醫療資源
姑息醫學在美國、歐洲和亞洲一些發達國家都已經證實了其符合最小化的衛生經濟學評估,有利于有限醫療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May等進行的一項薈萃分析納入了2012到2013年間發表的10項美國姑息治療的臨床研究,探討了姑息治療是否可以降低患者的醫療花費,結果顯示,所有的研究均顯示姑息治療降低了醫療支出,降低幅度為9%~25%不等。因此,姑息治療不僅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而且,能夠大大節約醫療資源,這對于緩解目前我國相對短缺的醫療財政支出無疑也有重要的意義。
緩解醫患關系
姑息治療十分注重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提倡醫護與患者是伙伴、平等關系,而且對醫務人員溝通技巧的培訓在姑息醫學教育培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緩解醫患關系緊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特別是在我國的當今環境下,是社會和諧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惡性腫瘤發病概況及姑息治療現狀分析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我國的衛生管控策略里惡性腫瘤已經被列為慢性病。根據世界癌癥報告,2012年中國癌癥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占全球發病的五分之一;癌癥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占全球癌癥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最新的數據提示我國每天有17000人被診斷為癌癥,每天有7000人死于癌癥,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吃驚的數字;時至今日,發達國家癌癥的治愈率為45%~50%,有一半以上的癌癥患者不能被治愈;發展中國家,癌癥治愈率更低。在我國眾所周知,我國的腫瘤早期發現率和治愈率都是非常低的。盡管目前一些省級腫瘤醫院的治愈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全國癌癥平均治愈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說有80%的患者尚不能治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程書鈞說,美國近些年來癌癥的發病率有所下降,其5年生存率大約在60%至70%,而我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約在30%左右。這些不能治愈的患者應得到進一步的姑息性治療和合理的醫療照顧,不合理的治療不僅帶來醫療資源的浪費、給病人及家庭造成極大的身心痛苦、經濟損失,也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我國腫瘤姑息治療現狀
我國腫瘤姑息治療起步是較晚的,在當今的腫瘤治療中姑息治療的理念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認識,早在1994年中國成立了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致力于在中國推廣腫瘤姑息治療的理念和實踐規范,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奮的成績,但仍然處于世界平均水平線以下很多。就癌癥病人的疼痛來講,1990年我國醫用嗎啡的消耗量(這是國際麻管局用于評價一個國家和地區癌痛治療水平的主要指標)僅有8公斤,到2013年我國醫用嗎啡的消耗量達到了1300公斤,取得進步令人矚目,但是我們仍然排在全球的85名以后,屬于落后國家,同時遠遠落后于東南亞的其他國家。我國惡性腫瘤患者有近80%的比例的癌痛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這僅僅是一個方面,我們對腫瘤患者其他姑息治療理念缺乏的更加多,對于腫瘤患者的營養、貧血、疲勞、心理、護理等等都缺少系統的教育培訓和理念。
2014年世界腫瘤姑息治療聯盟對全球癌癥姑息治療的水平做了一個調研,調查了全球不同國家每百萬人中從事腫瘤姑息治療的機構數。結果顯示,美國、歐洲及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姑息治療的機構數最多。而我國是處于最低水平的國家,每百萬人口數中姑息治療的機構數處于0.01到0.02之間, 與歐美國家之間的差距巨大。
無獨有偶,2015年英國經濟人智庫對全世界80多個國家的姑息治療狀況進行了研究,通過患者死亡質量綜合評分對各國進行了評估,結果提示總體我國的姑息治療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在19個列入統計的亞太國家中排名15位,看到了我國在這個領域的差距是相當大的。我國對腫瘤姑息治療的需求很大,但我們能夠提供相應服務的機構卻遠遠不足造成了供需之間極大的不平衡。
我國開展姑息治療的幾點思考
要想改變這樣的現狀需要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建立科目,加強培訓
在醫療服務機構建立腫瘤姑息治療的診療科目,讓腫瘤姑息治療成為腫瘤治療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真正成為腫瘤標準治療的一個方面。目前我國在臨床診療科目中沒有腫瘤姑息治療這個科目,臨床醫護人員更談不上有系統和規范的教育和培訓,醫護人員對腫瘤姑息治療的理解往往是碎片化、片段性的,難以完成臨床腫瘤姑息治療的工作,直接導致了腫瘤患者在臨床得不到準確與規范的腫瘤姑息的照護。而在東南亞的國家都有腫瘤姑息治療的專門學科,并且在醫療保障體系中有特別的政策傾斜和支持。因此,應建立腫瘤姑息治療的培訓機構,讓從事腫瘤治療及腫瘤姑息治療的醫護人員得到系統、規范的培訓;并對醫護人員進行專科化管理。
制定法規和用藥目錄
積極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完善腫瘤姑息治療的制度使之納入腫瘤治療的體系中。完善姑息治療用藥目錄,提高臨床醫生對麻醉鎮痛藥品的用藥理念和用藥水平,使更多的患者能夠從中獲益。
建立腫瘤姑息治療與臨終關懷的醫療護理體系
充分發揮分級醫療的作用,讓更多的臨終的醫療進入到社區,并建立相應的法規和制度,使這些學科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
姑息治療理念的加入是當今全世界治療趨勢,針對我國腫瘤早期診斷率低、醫療資源有限、地域差別和醫療水平差異大、醫患矛盾突出的特點,姑息治療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腫瘤治療的終點已經改變成為:活得長、活得好!而不是想方設法只殺腫瘤。腫瘤治療真正的成功應該是讓腫瘤患者擁有良好的生活質量,同時獲得更長的生存時間,而不是在無盡的痛苦中去堅持抗癌治療,最終還沒有好的結局。
下一篇:不要再對癌癥病人隱瞞病情了!